查看原文
其他

小研风采 | 20余项专利,6篇SCI,主持多项科研项目,他用实干书写精彩的安理十年!

孙斌杨科研工作照


孙斌杨,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老安理人”,他在学校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在这将近十年的求学生涯中,他用实干的精神为自己的安理十年添加了绚丽的色彩。


目前孙斌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6篇SCI),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篇;独立及与导师合作提交专利申请20余项(含发明专利8项)。个人主持省级大学生科研立项2次、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1次、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2次;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级大学生科研立项1次。个人荣获2017年“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曾获评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园十佳青年”、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三好学生等荣誉。2020年获得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以及2020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证书


择业or深造?

青春的缤纷侧写




孙斌杨参加学术会议


时光拨回2018年,那时研究生刚毕业的孙斌杨正面临自己人生的分岔口,是步入职场,还是选择继续读博深造?他有过很长时间的迷惘。作为地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孙斌杨起初打算去到一些高校,或者合肥地震局等科研院所工作,但对地质深入探索的兴趣、科研所带给他难以言明的满足感,加之社会的发展对高尖技术人才的需求、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期盼……这些最终都促使孙斌杨选择回安理继续深造。适逢袁亮院士在学校地环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这更加深了他跟随名师探索学习、在煤矿领域持续钻研的愿望,“我很向往能跟着袁亮院士一起从事科研工作。”


孙斌杨告诉笔者,刚进入地质工程专业的时候,他对这个专业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从大一基础课的学习到大二逐渐接触到普通地质学,兴趣才得以慢慢催生。祖国有无数大好河山,黄山巍峨奇绝,武夷山灵秀壮美,长江黄河浩浩汤汤,而潜藏于绵延美景之下的地理知识,例如一块岩石的种类划分,细致的构成,都让他兴味盎然,也正是这份兴趣支撑他之后数年如一日,在地质领域的孜孜求索。


孙斌杨获奖奖状


本科阶段的学习重在扎实稳固,孙斌杨的的学习方式“打地基”式的学习,面对地质专业庞杂的知识点,他坚持每节课后花费适量的时间复习巩固,一步步攻克学习难点。这份可贵的学习秉性也让他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级、校级奖学金,被评为三好学生、大学生自强之星、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等。大三下学期,孙斌杨凭着优异的成绩,成功申请通过了本校的推免研究生,大四时,孙斌杨跟着导师张平松教授的团队从事工程物探相关的项目,下井、野外采集数据等必要的环节虽十分辛苦,他也靠着毅力坚持下来。


回顾自己在安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阶段的经历,孙斌杨说:“高中的巨大学习压力到本科突然释放,学习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紧张,这个阶段个人的自制力就显得非常必要;到了硕士期间,科研任务的积累让学习这根弦又紧绷起来,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找到导师和同门,一起讨论解决那些看似难以解决的疑问。”学历的增长,知识的积淀,带给孙斌杨更多的是一份沉稳的心境,读博期间,因为有先前阶段的积累,他基本掌握了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此时,他便开始独立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并产出了优秀成果,获得多项专利。“虽然学习、毕业、就业的压力一直都在,但是每每攻克技术难题、发表科研成果,我都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未来更是值得期待。”孙斌杨说道。


孙斌杨获奖证书


创新+观察 

科研的新眼光



读博期间,在导师袁亮院士及张平松教授的指导下,孙斌杨主要从事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报研究工作,针对煤层工作面采煤空间的煤层顶板变形破坏、岩层移动及压力变化等规律及应变场、位移场和地电场等多场响应特征,他提出采用分布式光纤与电阻率成像综合监测方法;在煤层开采条件下通过对煤层顶(底)板钻孔实现岩层四维观测,揭示了岩层移动、变形及破坏机理,得到了采动条件下岩层与应变及电阻率分布的对应关系。目前,孙斌杨已获授权1项国际专利、5项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而在5项发明专利之中,“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已在两淮、西部等煤矿区进行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承压含水层上安全采煤的技术难题。相关测试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淮南矿区A组煤及类似工作面底板突水防治工作,保障带压开采矿井安全高效绿色生产。孙斌杨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同时研究成果作为创新点之一获得2020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孙斌杨获得专利证书


“创新并不高深玄妙,它来自生活中的细节,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和专业知识,必须多观察勤动手地去发现和实践。”这是孙斌杨从事科研工作以来最大的体会。


在一次关于岩芯的科研项目中,压裂之前完整的岩芯在压裂后出现了细小的裂纹,老师提出能否想出方法扫描原始与剖裂的照片,当时孙斌杨看到身旁的一体式扫描打印机,灵机一动,想到既然这类打印机运用了平板式扫描的原理,那应该同样可以进行圆筒式的立体扫描,将岩芯放置于其中,这样四周的纹路就都可以清晰扫描出来。这一想法落实后,项目得以顺利运转,不久便成功取得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孙斌杨SCI论文


“对我所处的专业领域而言,做科研、写论文更多是运用新方法将煤矿上的工程地质问题做到更好地解决或者优化。”这也更需要他面对科研难题能够另辟蹊径,拥有独特视角与眼光。


孙斌杨回忆起自己刚接触科研之时,觉得正是那段时间的挫折历练奠定了自己之后勤于思索、善于发现和严谨科研的基础。大三时,他和同学一起参加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尝试将淮南八公山地区盛产的紫金石与三叶虫遗迹结合制作一种独特的地质紫金砚工艺品。那是他第一次写论文做科研项目,只能摸索着去写,初稿上交后老师不满意,标点符号、罗马字母之类的微小错误都细致指出。张平松教授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给孙斌杨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回去反复修改,吸取老师提出的意见,三稿之后论文终于顺利过关,并且在校级评审中拿到了重点项目。到了实施阶段,孙斌杨着了急,自己对紫金石具体雕刻的操作一概不通,于是他设法寻找有名气的雕刻师傅,登门拜访并认真商讨,并且给师傅提供了详细的紫金砚台设计方案和图纸。之后的成品,一方小小的砚台上细细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三叶虫化石图案,不仅赋予了紫金砚台新的生命,更好地发挥了其保存与观赏的价值。


孙斌杨获得专利证书


挑战&成长 

迈出舒适圈的第一步



孙斌杨坦言,刚进入安理求学时,他其实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习惯宅在宿舍看书学习。但迈入研究生阶段后,随着自身经验体悟的增长,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欠缺,需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圈,积极融入大环境。在读研期间,孙斌杨便主动联系辅导员表明自己的态度,想要承担研究生班级管理工作,主动服务师生。因此在研究生开学报道期间,作为一名“老安理人”,他积极地帮助新同学们办理入学手续等工作,辛勤地工作,使他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研究生班长。硕士三年期间,孙斌杨不仅学习上一如既往地踏实认真,并且一直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力所能及之事,认真负责,完成班级各项工作任务,连续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孙斌杨硕士学位论文获奖证书


忙碌紧张的班级工作与科研学习之余,孙斌杨也爱阅读武侠小说,看一些武侠剧来缓解疲劳。在他看来,人在过度紧绷的学习工作里像是被上紧的发条,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面临着崩坏的风险,这时候适度的放松与娱乐就像给那根弦松弛回缓的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孙斌杨本科时也曾加入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参与慰问敬老院老人的活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陪伴老人聊天,听他们讲述飘荡在过往时空沧桑的欢乐与悲喜……这些课余的实践活动无一不丰富启发着孙斌杨的生活与学习,放松之余更增长见闻,开拓视野。


孙斌杨与同学参加竞赛


作为一名安理人,孙斌杨经过本科、硕士阶段,再到现今博士研究生在读,他在安理的时光已经将近十个春秋寒暑,他也是学校十年发展的亲历者。“不论是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学科建设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以及各类科研平台的建立、引进海内外人才等各个方面,学校这些年都取得了很多格局性地突破。作为一名安理人,我感到很骄傲,希望我的母校能够越来越好。”孙斌杨真切地说道。

END

为你推荐: 

我校师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会议通知 | “煤矿深部开采典型动力灾害防治”国际学术会议、 “协同创新组织”成立四周年学术研讨及“海聚英才”论坛

采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原生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能量限制因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信息来源 | 安徽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 | 汪维海

校对 | 郑旭

审核 | 何云鹏

出品 | 研究生传媒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